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AG视讯- AG真人视讯平台| AG视讯官网|三国时有四大战略构想,最差的那个居然是隆中对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3:51    次浏览

(加盟作者秦风1978原创作品,请勿转载)三国时期,天下大乱,不少智谋之士提出了结束乱世的战略构想。例如沮授提出的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、毛玠提出的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、鲁肃的榻上对、诸葛亮的隆中对。这些战略构想无一不对当时的天下局势产生过重大影响。然而,这些构想有的不被采纳,有的成功了,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宣告破产了。这其中最失败的究竟是哪一个呢?答案或许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:隆中对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 隆中对里诸葛亮的一段对白产生于曹操平定北方后,南下之前,可以说一语道破了天下玄机。对刘备来说,他一世英雄,被曹操、袁绍、刘表奉为上宾。但无论怎么努力,都只有寄人篱下,或者四处流浪的份。是诸葛亮给他指明了道路,谁是朋友,谁是敌人,这是政治斗争中最重大的问题。同时诸葛亮也给刘备规划了执行程序,即先荆州后益州,这也和刘备正客居荆州的情况相吻合。操作起来难度也许很大,但至少这给了刘备一点希望。在刘备的心理,也许觉得自己和曹操相比有点差距,但比之于刘表或者刘璋这两个不思进取的家伙,肯定要高明那么一点点。不怕贼偷,就怕贼惦记着,刘备要有心算无心,希望也就建立起来了。这是隆中对最大的功绩。 隆中对的精神是和当时的形势相吻合的,但世事变化无常,仅仅几个月后,曹操就南下了,刘表死了,刘琮降了,刘备被打败了。荆州在很短的时间内,大部队落入曹操之手,这就产生了实际情况和隆中对不相符合的情况。于是,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。首先是怎么样重新夺取荆州的问题。依靠刘备自己,肯定是没可能的,于是诸葛亮果断出击东吴,所谓“事急矣,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”。请东吴出兵是要付出代价的,后来曹操确实退出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,但刘备原来屯兵的江夏不声不响就被孙权吞了下去,荆州的中心地区江陵也被周瑜占领,虽然后面借了回来,但留下了今后东吴出兵的口实。 这又有什么办法呢,计划再完美,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。得失之间,总算占领了荆州南四郡,加上借来江陵,半个荆州总比没有强。这便是隆中对执行过程中的第一次大调整。第二步是占领益州,隆中对只有简单一句话,但执行起来难度极大。第一条,周瑜邀请刘备共同图蜀,怎么办?不答应得罪东吴,答应了是为他人做嫁衣裳。主簿殷观解决了这个问题“然赞其入蜀,而自说未可轻动”,意思就是你想攻打益州吗?我精神上支持你,甚至可以给你点路费,但我不能和你一起去,我才弄到四个郡的地盘,土匪还多呢。放着身边一只猛虎,东吴怎么敢把主力投入到遥远的益州去,于是计划不了了之,还得留给刘备去打。 第二条第二条,刘备有机会攻打益州了,又开始患得患失,害怕打不下来,这时庞统法正出来,又帮他分析形势,说目前这个荆州不是以前那个荆州,守在这里就是等死,去益州还是有机会的,这样刘备才有了益州之行。第三条第三条,进入益州,又发现取益州非常有难度,刘备想打退堂鼓,是庞统给他分析上中下三计。计谋可行,然后才有了战争的开始。第四条,战事胶着中,曹操又威胁攻击张鲁,如果曹操到了汉中刘备还没攻下益州,多半曹操会浑水摸鱼,来个鹬蚌相争、渔翁得利,最少也会派一两员大将,和刘璋夹击刘备。情况紧急,所以刘备又不得不动用荆州的预备人马,将诸葛亮和张飞都调入益州。相信刘备对把荆州交到关羽手中单独看管不怎么放心,不是不放心他的忠诚,是不放心他的为人,但夺取益州的重要性压倒了对关羽的怀疑,于是益州占领了,荆州也留下了隐患。 占领了益州,跨阻荆益的战略目标算是基本实现了,但是同时,荆州东南三郡被孙权偷袭,张鲁被曹操消灭。北向,曹操的战略前方直接和益州接壤了,东方,本来就局促的荆州更加的缩水,不得以之下,只好与孙权议和,牺牲东方的部分土地以换取边境安宁,集中全力保住益州。保护益州和北进中原,这两条都必须攻打汉中。又是法正给刘备分析了形势,使得刘备倾全力夺取了汉中。为夺汉中,还有两个小插曲。一是张鲁被曹操攻击时南走大巴山,刘备曾派人迎接,目的不外是想将来能够利用张鲁的影响去汉中搞破坏,可惜没有成功。另一个是汉中战事激烈的时候,杨洪献策“男子当战,女子当运”,战争打到这个程度,岂是当年一番隆中对所能预见的。 夺取汉中后,隆中对就只剩下最后一个梦想了,“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”。可这时关羽突击襄樊,荆州的防守露出破绽,导致荆州失守,关羽授首,而后又导致东征失败,刘备羞死,其间还有张飞被部将击杀,悲剧是接踵而来,隆中对的梦也基本就葬送了。隆中对对刘备事业的指导作用,是给刘备指明了每一步的方向,不是教导刘备每一步怎么走,回顾一下隆中对执行情况,可知一个伟大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,由于时势的不断变化,计划总是在不断修正中,当这些修正是计划符合了新的形势的时候,事业就能够取得相应的进步。后期关羽和刘备的相继失败,恰恰是没有按照隆中对的要求去做,而不是隆中对指导原则的错误。 最后,即便是刘备失败后,诸葛亮的一系列动作,仍然可以认为是隆中对的延续,只不过这时候隆中对已经被修订得面目全非了。——至少没办法两路北伐了。——连汉朝被更换这个天下最大的变动都没把握住,天下有变这个大前提也就不存在了。——蜀汉之国,在一系列的征战中,已经不是诸葛亮所说的那个“民殷国富”的蜀国了。呜呼哀哉。